【主持人】:各位网民朋友们,大家上午好!这里是吉安市人民政府网在线访谈节目的直播现场,本期访谈的主题是“提升绿化品质 扮靓宜居家园”,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汪慧高敏。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吉安市城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园林绿化中心主任刘晓泉来到现场,与网友们一起在线交流。刘局长,您好!欢迎您做客直播间,先和网友们打个招呼吧?
【刘晓泉】:好的,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通过吉安市人民政府网“在线访谈”栏目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主持人】:园林绿化是现代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新使命。近年来,我市围绕城市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持续加强园林绿化建设,推动生态空间和城市公共生活有机融合,让市民在城市发展中获得更多实惠。下面,请刘局长介绍一下我市中心城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刘晓泉】: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始终坚持以“绣花功夫”做精做美城市,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拓展优化绿色空间,持续增强园林承载能力,不断改善城市环境,中心城区的园林绿化品质得到了有效提升。
一是突出以人为本,以高品质绿化改造建设引领城市品质提升。截至2022年底,市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分别达到47.37%、42.8%,城市公园达87个。虽然城市绿量得到大幅提升,但群众身边能够满足日常休闲、健身、游玩的公园游园相对不足。为此,我们积极探索,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公园游园改造建设作为城市绿化提档升级的“加速器”。近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对庐陵文化生态公园、滨江公园、仁山坪公园等28个老旧公园进行提升改造,新建了法治公园、正丙角公园等一批特色公园,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7%以上。
二是坚持统筹施策,以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为载体,着力打造和谐宜居家园。在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的基础上,我市又启动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作为创建的牵头单位,我们坚持以创建为载体,持续做好扩容增绿、增花添彩文章,加快绿化建设,打造绿化精品,提升绿化品位,努力提升园林绿化建管水平。一方面,全面开展绿地补白行动,进行树木缺株断档补植补栽、斑秃裸露植绿覆盖、林下荫蔽空间改造,对畅通“微循环”打通道路周边的边角地优先植绿、应绿尽绿,实现城市裸露土地100%绿化;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美化彩化行动,按照“提升、优化、适度、节约、长效”的原则,对中心城区主要景观道路、重要景观节点采用“乔灌为主、草花补充”的形式进行针灸式和规模式的彩化提升,打造高颜值城市环境,做到“四季有彩,季季有花”。
三是强化日常监管,严格落实园林绿化法规制度,全力保障园林绿化成果。城市“三分建、七分管”,园林绿化也一样,重在建设,难在管理。我们严格贯彻执行园林绿化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严格落实城市绿线和绿色图章制度,全面加强园林绿化养护、环境卫生保洁、设施设备维护,切实守护园林绿化建设成果。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精细化养护管理工作机制,创新考核方法,组织实施“月度考核、随时通报、随时整改”的动态考核管理制度,通过立标准来求质量、出精品,促进园林管护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吉安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进一步维护绿化成果。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以民为本、还绿于民”的基本要求,继续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改造绿化精品,持续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品质,把城市变得更加秀美,让我们的市民尽享绿色之福。
【主持人】:通过刘局长的介绍,让我们对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此刻,我们的节目正通过吉安市人民政府网进行视频直播,如果大家要给本期节目的嘉宾提问、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可以通过在线留言的方式参与我们的活动。
我们来看下第一位网友的留言,网友“庐陵百姓”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我们小区周边一些公园基础设施陈旧,甚至存在安全隐患,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请问市城管局对老旧公园改造提升有什么打算?
【刘晓泉】:好的,感谢这位热心网友的提问。城市公园是广大市民群众亲近自然、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目前,中心城区建设公园87个,大部分公园投入使用已有10年以上,这些老旧公园普遍存在设施陈旧老化、植物配置单一、服务性功能缺损、活动场地不够等问题,难以满足广大市民群众休憩、健身等日常需求。为此,近年来,我们广泛听取市民的意见建议,对后河公园、滨江公园、白鹭洲公园等28个公园进行了改造升级,进一步完善了公园功能,提升了景观品质。
一是让老公园融入新理念。在公园改造中过程中,我们立足实际情况,下足绣花功夫,融入生态化、智能化、多样化等新理念。我们更换陶瓷透水铺装,设置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生态公园;布置智能监控、智能健身器材、智慧灯杆、智能喷灌系统等智能装置,守护市民安全,建设智慧公园;增加康体健身、科普教育、停车场等功能,充分回应市民对公园各种功能的期盼,建设多样公园。这些理念与公园景观和功能融合后,进一步凸显景观环境的系统性、生态价值和服务品质,使老旧公园成为城市的“金角银边”。
二是让老公园展现新面貌。一方面,将原有老旧的园路、给水、排水、构筑物等设施翻新,让园路更平整、雨天不积水、设施更好用、晚上灯光明亮,公园游览更安心舒适;另一方面,采用园林造景手法,增加彩叶植物、造型小品、景观亭廊等丰富观景层次,丰富园路、设施色彩,夜间增加亮化彩化,提高景观效果,让公园面貌焕然一新。比如,位于井冈山大道与大桥西路交叉口南侧的月牙园,存在铺装破烂、植物老化、场地辨识度低等问题,市民走不进去、坐不下来,难以亲近。我们把这个公园纳入老旧公园改造范围,拆除原有混凝土廊架,增设月牙景观廊架、月牙活动场地等来增强整个公园的特色及亮点,增设照树灯、月相灯等艺术彩化灯光,配植黄金香柳、红枫、花叶良姜等彩叶植物及花镜提升绿化色彩,大幅提升公园颜值。
三是让老公园换发新活力。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老旧公园改造时考虑到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通过优化功能分区、强化场地功能、完善服务功能等方式,提升广大市民的使用体验,塑造人性化、多元化的活动空间。像滨江公园建成已有二十余年,存在设施老旧、功能缺失等问题,影响市民游园体验。为给广大市民打造一个风格独特、设计新颖、功能完备的休闲空间,我们对该公园实施升级改造,保留原有文化特色,增加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儿童游乐等功能性活动场地,完善坐凳座椅、无障碍通道等服务设施。改造后,吸引了大量不同年龄段的市民前来打卡,公园利用率大幅度提高,焕发出新的活力。
老旧公园改造是持续性的工程。下一步,我们仍将持续运用新理念,继续在展现新面貌、焕发新活力上下功夫、做文章,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有计划的分步实施,不断完善老旧公园功能与品质,改造一批符合城市发展和群众需求的公园,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主持人】:确实如此,行走在这个城市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老旧公园的点滴变化,着实提升了我们城市的功能与品位。我们来看下一位网友“一起向未来”的留言:我发现沿海发达城市都在推广“口袋公园”建设,小巧精致的小游园遍布街头巷尾,既节约城市空间,又为方便居民亲自自然,请问我们吉安有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刘晓泉】:好的,感谢这位网友的提问。首先,我向大家解释一下“口袋公园”的概念。所谓“口袋公园”,是指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览、休闲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面积一般在10000平方米以下,类型包括小游园、小微绿地等,具备小巧多样、环境友好、使用方便的特点。
近年来,我们将“口袋公园”建设与市中心城区边角闲置地块更新修复项目相结合,采取 “针灸点穴”“见缝插绿”等方式,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开展“口袋公园”建设行动,目前,中心城区已建成“口袋公园”35个,总面积12.13万平方米。
一是活化城市空间,营造市民休闲“小客厅”。我们坚持新建与改造提升并重,主要利用城区功能单一、设施陈旧或纯观赏功能的公园、边角闲置地等地块,经过分析整合,以补充周边的公共设施和群众需求为主,激活小地块的功能活力,增加包含休闲、健身、儿童娱乐、文化宣传等功能,并注重公园线性及色彩的景观性,兼顾实用与美观,使“口袋公园”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二是关注区域特点,打造一园一景。我们在“口袋公园”建设上将公园的区域特点和吉安历史文化特色,与公园景观融为一体。为满足市民在感官享受和精神文化方面的双重需求,做到既有“颜值”,又有“内涵”,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比如,桂竹园融入民法典宣传内容;广场西路与吉州大道东北角口袋公园以“星空”为主题,融入星际探索的互动体验设施;恒荣桂苑北侧口袋公园,以吉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为主题;阳明西路与益民路西北角公园,以吉安人文书香为主题,等等。
三是利用“公园+”组合,满足居民需求。我们着眼于群众关注的焦点,下足“绣花”功夫,推出“公园+停车场”、“公园+公厕”、“公园+微商业”空间功能组合,不断为居民提供更便利的微空间。同时,我们还积极引导鼓励开发企业利用项目周边规划绿地建设“口袋公园”,既提升“口袋公园”的绿化和景观效果,又兼顾生态、社会效应。
四是精细施工精心管护,确保景观“长效性”。我们对“口袋公园”始终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全程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项目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加大督办协调力度,紧盯工程质量。公园建成后,我们切实加强公园养护管理,健全机制,精心管护,实施“定岗、定责、定资”的绿化管护机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管理考核,保证良好的景观和设施效果。
今年,市中心城区规划了25个地块进行“口袋公园”、游园改造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区绿化布局,不断为居民提供更便利的微空间。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口袋公园”建设力度,并由点及面,形成微型公园体系,以打通城市脉络,提升绿化品质,激发城市活力,形成“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公园城市绿化格局。
【主持人】: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口袋公园”出现在老百姓身边,成为“绿色生活”最美好的注脚,让广大市民出门即公园、满目皆绿色,幸福感满满。接下来我们来看下一条,网友“阿里巴巴”感叹道,城区主干道仅仅是绿化了,而且彩化也做得不错,让城市变得五彩斑斓、绚丽多姿。请问我们城区园林绿化彩化有哪些亮点和打算呢?
【刘晓泉】:去年以来,我们加大了彩化提升工作力度,编制了《吉安市中心城区景观道路及绿地彩化提升规划》,按照“提升、优化、适度、节约、长效”原则加快推进实施。
在表现形式上,以彩化乔木为主、灌木衬托、草花点缀、园林小品补充的方式,营造出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线条流畅、色彩丰富的视觉效果,实现春季樱花烂漫、夏季紫薇斗艳、秋季枫叶飘红、冬季红梅傲雪,达到“一路一景、一路一品”、“四季有彩、季季有花”的景观效果。在色彩配置上,采取统一与均衡相结合的方式打造自然和谐之美。在同一彩化品种上颜色尽量统一,给人以纯色花海般的震撼感;同时局部搭配其它色彩,营造一种和谐、雅致、平静之美。在树种选择上,大力使用本地彩化树种,适当引进优良彩化品种,既凸显本土特色,又节约提升成本。在区域布点上,按照由点到线、勾勒成面的方式,重点实施主要道路、重要节点和重点公园彩化提升,突出中心城区的彩化提升效果。
2022年以来,我们对中心城区主要景观道路和重要节点的绿地进行了彩化提升,新增彩化面积25000平方米。目前,中心城区的主要景观道路和公共绿地彩化植物品种和数量大幅度增加,绿地彩化效果凸显,城市品位得到了有效提升。
【主持人】:感谢您的详细解答。那么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看下一位网友的提问。这位网友叫“玖月奇迹”,他问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群众在公园绿地上搭建帐篷、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需求随之增强,但同时也有一些疑虑,想了解中心城区绿地开放共享实施情况。
【刘晓泉】:谢谢这位网友的提问。今年年初,国家住建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的通知》,启动了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在公园草坪、林下空间以及空闲地等区域划定开放共享区域,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搭建帐篷、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需求。为了让市民能够进一步走入绿地、走近自然、享受自然,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落实国家住建部和省住建厅的相关要求,正在积极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全面提升公园多元服务功能,努力开创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新空间,全面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目前,市中心城区首批开放了滨江公园、庐陵文化生态公园、阳明西路景观带公园、高铁新区玉带河公园、古后河绿廊、后河•梦回庐陵、滨江内湖景观公园等市级试点公园绿地7处,试点的地块共31块,试点总面积达4.45万平方米。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群众使用需求和试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养护管理制度和配套服务设施,提高公园绿地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做好文明引导和广泛宣传,加强巡查,切实维护绿地良好景观效果的同时提升市民游憩体验。在这里,也希望广大市民朋友文明享受绿地、爱护公园环境,确保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可持续共享。
【主持人】:好的,感谢刘局长为各位网友详细介绍了中心城区园林绿化建设管理的相关工作,解答了不少问题,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访谈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感谢刘局长和市城管局对我们栏目的大力支持,同时感谢广大网友的热情参与,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刘晓泉】:谢谢各位网友,谢谢主持人,欢迎各位网友继续关注我市城市管理各项工作,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再见!